上海到运城专线
现在时刻:

新闻中心

开局之年话物流——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解读

来源:上海到运城物流 发布时间:2011-3-28 浏览次数:

发展服务业
    报告摘要: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未来5年,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上海到运城物流 
    本报解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实,早在1995年制定“九五”计划时,“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被首次提出,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随后多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扩展和丰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要提高4个百分点,还在为服务业发展营造市场环境、完善政策体系等方面做出指导和要求。可见,在国家经济发展“转方式”和“调结构”的整体战略中,“加快发展服务业”是重要而关键的一步。
    物流业是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生产制造业提供服务,在促进制造业、商贸业等有机融合的过程中,也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十二五”期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势必会更加深入,物流业务外包模式将被更多制造企业所接受。而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产业西进)和消费提升的驱动下,随之而来的将是东部与西部地区巨大的物流量。而其他措施如“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也将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政策方面的扶持,同样值得期待。例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提出,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另据了解,由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该规划属于“十二五”规划纲要17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未来规划将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现代服务业更多支持。还有许多专家建言,应在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增值税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多方面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大力扶持。
    此外,预计在2011年,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细则的陆续出台,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和承接性产业的中国物流业,必将迎来发展良机。
    关键词:综合运输体系
    报告摘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本报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综合考虑了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先后修改了9处,其中一处修改,尤其引人关注。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2011年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部分,在“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一句中,增加“经济”二字,改为“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过去5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显加快,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5年建成铁路新线1.6万公里,新增公路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万公里,新建、改扩建机场33个,新建和加固堤防1.7万公里。”由于有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总体得到缓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运输保障,作出了突出贡献。
    此次对于“综合运输体系”定语的一处小小修改,在业内人士看来,有着不小的含义——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凸显“经济”,要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在建设、运营中应坚持投入产出的原则。
    “十二五”既是交通运输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关键时期。总体来看,未来5年,为提升我国交通运输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仍会继续加强;促进城乡、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将成为各地努力方向之一;运输安全问题和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将对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上海到运城物流
    值得各方关注的是,加强综合物流体系建设,尤其是以多式联运为目标,优化全国和区域内港口、公路、铁路物流网络建设,将对国内物流业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而如何努力消除制约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并加快国内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也将对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国内物流业发展产生影响。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摘要:未来5年,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区域发展规划。坚持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各项举措。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继续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更好发挥深圳等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作用。
    本报解读: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再次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焦点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落实西部大开发各项举措、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及各特区、新区的先行先试等,都逐一点到。
    在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区域协调发展在过去几年成绩显著,例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环首都经济圈……为此,有专家预测,“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生产要素区域间流动的体制性壁垒会进一步减少,国内统一大市场构建将会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要素高度密集的城市群或经济区内,区域性统一市场建设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如果是这样,对于长期饱受区域分割、条块分割之苦的物流业而言,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到运城物流
    众所周知,由于各行政区划界限的存在,不同地区间物流领域合作平添了许多障碍,进而影响了物流资源的跨区域整合和区域一体化物流服务格局形成。2009年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要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北京、上海等21个全国物流节点城市,以及一批区域性节点城市,从而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以促进物流区域发展。
    据了解,重点物流区域的划分,是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域规划等因素决定的。这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上优化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还可为各地区制定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十二五”期间,各方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物流因素的作用,无疑会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节能环保
    报告摘要: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快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等体制建设。
    本报解读:近年来,暴雨、泥石流等极端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不仅使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变得更加迫切,也使人们加大了对节能环保的关注,“低碳经济”、“绿色物流”等也不再仅停留于概念,而是开始切实影响到企业实际运营。
    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同步提出,并重点强调“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在未来5年,国内运输和物流企业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节能环保”考验。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考验将是全方面的。例如,从运输的方式来看,公路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绝对值最大,海运运输和空运次之,铁路运输最小。通过采用最新技术,如使用混合动力或清洁能源技术的汽车以及能源利用率较高的引擎技术,运输耗能将大大减少。因此,那些以公路货运为主的企业必须在所用车辆和燃料上作出选择,那些不符合节能要求的装备将被淘汰,从而不得不购进新的绿色装备,这自然是不小的一块成本。
    如果物流企业要建设仓库,也可能会被要求使用环保材料或绿色建筑技术,如利用太阳能电池照明技术,来实现仓储建筑的减排目标。同时,利用最新的建筑材料,延长仓储建筑的使用年限也有助于减排。
    国家对于节能环保的重视力度正在加大。例如交通运输部去年就对更加环保的甩挂运输方式进行了重点推进。而在今后5年,随着部门要求和客户需要的加大,物流企业也许将不得不采取更为环保的运营手段,甚至会对整个运输市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更加青睐海运和铁路运输。因此,对于物流企业而言,提前优化物流配送路径、强化员工环保意识、更换节能装备等是值得的。 上海到运城物流

    关键词:转型升级
    报告摘要: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
    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真正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本报解读:扩大内需,发展外贸,“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只是,我们走的并不是以前的“老路”,要是转型升级之后的“新路”。
    政府工作报告在“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部分提到,“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并且“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都要提高质量、档次和附加值”,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
    改革开放之后的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的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在运输、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贸易方面仍然存在逆差的情况。要逐步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必须在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方面有所突破,这也是对中国物流业的一大考验。
    在扩大内需方面,未来除了将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还将对农村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文化体育、旅游、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此外,还将推动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优化城镇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由此看来,在各地农村和网购购物等新兴领域,物流企业依然能找到巨大的市场。
    国内国外市场,似乎都已向物流企业敞开了怀抱。但一些困扰着国内物流企业的问题能否在未来找到答案呢?例如国有企业如何改革重组?民营企业如何突破企业融资、政策门槛等瓶颈?国内企业又如何拓展国际市场?这些其实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给出了思路。
    “推动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协调发展”,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其中不仅包括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到境外投资提供便利,以及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经营等内容,还对引入外资有了新思路——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和中西部地区。这对于那些拥有做大做强雄心的物流企业,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推进资源税改革。在“大力优化投资结构”中,明确提出“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提到国内物流市场, “散、小、弱”是最常用的形容词。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现实情况下,物流业并未形成真正有实力和强大影响力的巨头。企业难以做强做大,有自身发展原因,也有来自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随着“十二五”的到来,随着整体环境向好,中国物流业在未来五年到底能取得怎样的成绩?能否诞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上海到运城物流